檢視醫學教育,分享學習資訊的醫學生互動平台

2016年8月23日 星期二

醫學系六年制介紹


緣起


        原本實施的七年制醫學系,七年級學生是為實習醫學生(internship),由於尚未畢業取得醫師證書及執業執照,因此若於此段期間施行醫療處置,其合法性存有爭議,部分病人亦因intern尚未取得執照,而不願受期照顧,intern易感不受尊重。此外,internship的定位亦相當模糊,同時具備了「學生」及「員工」的雙重身份,學習及工作間常有相牴觸的情況。

        台灣自民國102年起實施六年制醫學系制度。可以使醫學生提早畢業參加國考,取得證書及執照。目前國外的醫學系也多採畢業後實習,六年制的實施可望與國際接軌,而之後無打算往臨床發展的學生也不必參加實習。

        然而醫師的訓練時程並沒有縮短,六年級畢業之後須再進行兩年的PGY(畢業後訓練),而以往七年制的醫學生畢業後則僅需經過一年的PGY訓練,兩個制度為期皆八年時間。



國外醫學系學制



澳洲

   
        目前19所醫學院中,4年制學士後醫學制共有9所,5年制高中畢業制共有5所,6年制高中畢業制有5所,而其餘2所為學士後醫學與高中畢業兩制並行。



日本

   
        日本傳統的醫學教育是六年的高中畢業制,進入五年級的臨床實習前,學生須通過全國性共用試驗(Common Achievement Tests)另外也有28所國立醫學院及8所私立醫學院實施4~5年的學士後醫學制。



韓國

    
        目前有5所學校實施4年制學士後醫學制,36所實施6年制高中畢業制。


德國


德國完整的醫學教育時間是六年,大一大二以基礎醫學的科目為主,大三之後會融入臨床見習課程。



美國

       
        美國醫學系學制的傳統為4年制學士後醫學制,各校招生規定不同,但多要求修過大學英文及生物學、化學、有機化學、物理學、數學等基礎科學科目。



英國

   
        高中畢業即可進入大學醫學系就讀,但入學競爭激烈。需讀五年才畢業,其中二到三年是基礎課,二到三年是臨床課,畢業後可得到內外全科醫學士學位。





主要變革




        新制的六年級並非舊制的六年制,亦非舊制的七年制,故醫學系有重新調整課程內容之必要。

        過去舊制課程問題有:非學習成果導向、非以學習者為中心、課程排得太緊密、時間過長、缺乏彈性……



”Educating Physicians”一書裡,對醫學教育提出四大方向(引用自醫e)

  • 標準化與個別化:學習成果標準化,學習歷程個別化。

  • 課程整合:整合基礎、臨床、人文與社會科學,連結課堂知識與臨床實務,重視全人醫與團隊照護,讓學生體驗醫師多樣之專業角色。

  • 自我學習與成長:培養學生主動探求新知與致力追求卓越,讓學生參與改善大眾健康、照護品質與病人安全。

  • 專業素養:加強倫理教育,重視隱藏課程與典範人物,長期評量專業素養、給學生反思的機會並且提供回饋意見。



        關於新制四年級升上五年級時,有九校規定學生須修完必修科目,有一校規定學生須通過醫師國考第一試。各校在升上五年級前,皆有職前訓練,然訓練時間長短和內容皆有差異。

       在臨床課程的規劃中,臨床教學與評估小組以「台灣醫學生畢業時必備之基本臨床能力」為基礎,參考荷蘭將臨床技能分為五個困難度層級,訂出了81項臨床技能基本要求,大部分學校採用此81項基本要求,部分學校另加入了2~12項要求。

        臨床科別輪調方面,有半數學校要求所有小科皆須rotation,其餘則僅要求部分小科rotation,建議的科別有:精神科、急診醫學、骨科、眼科、耳鼻喉科、神經科、家醫科、麻醉科、泌尿科、復健科與皮膚科。



長庚醫學系為因應學制變化所做的課程調整如下:

—五年級臨床課程上課必須大幅精簡

—各科可以安排臨床實用之補充教學(clinical core curriculum)

—五年級上課期間每周到醫院見習5個半天(上午臨床實習/下午上課)

—加強臨床技能訓練:各科系統性教學、要求學生自主學習


基礎醫學課程簡圖(長庚醫學系)








學制變化 vs 課程因應 - 臨床醫學 (1)
現制臨床醫學:
醫學系(實習醫學生五年級、六年級): clerk
醫學系(實習醫學生七年級): intern
未來臨床醫學:
七年 六年:
6 + 2 (PGY1 & PGY2)
2年期PGY = 現有的intern (UGY)+PGY
∴直接切掉七年級? Of course not!
實施時間:
1029月入學者開始 106 學年時為五年級
107學年時為六年級 108 (2019) 畢業





學制變化 vs 課程因應 - 臨床醫學 (2)
課程因應考量:
紮實的臨床實習(internship)一向為長庚醫院的強項!
課程因應選擇:
未來臨床課程(LectureCBLPBL)在四下 - 五年級
五年級
核心課程臨床見習
六年級為clinical rotation ( = 12個月臨床 course)
  •         內、外、婦兒科各二個月之外,神內、復健、精神科、急診、 皮膚科、 ENT、眼科、 麻醉、核醫、病理/臨床檢驗、RTOX-光科各兩周
  •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Rotation 結束之evaluation可以強化clinical skills
  •         仍然採用作中學的理念安排臨床實習
  •         身體結構/功能系統課程整合
- 六年制醫學教育中之臨床醫學
(由過去之discipline-based改成organ-based or system-based)
System-based curriculum of clinical course in 6-yr Med education



學制變化 vs 課程因應 (3)
  • 基礎進入臨床前之銜接課程 (四升五)
臨床診斷學、臨床診斷學實驗、臨床技巧與醫療相關照護必須和“醫學生81項技能”整合必須加強臨床技能訓練 (模型、假人、模擬、同學互相練
)
  • 臨床醫學學科以系統性安排課程
上課方向必須朝向“客觀結構式臨床測驗 (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, OSCE)”之要求及美國內科醫學會所要求之六大核心能力



學制變化 vs 課程因應-臨床醫學訓練(4)
工作職責配套措施:
依法令規定實習醫學生可以在醫師指導下照顧病患
白天工作職責:
實際照顧病人、照顧入院新病人、在醫師監督指導下書寫病歷紀錄、在醫師監督下開醫囑、上刀觀摩學習、執行level 4-5之臨床操作 (81
項臨床技能規範)實際體驗的有效學習(實戰hands-on = 能力competency)
目前規劃:
實際照顧病人,有supervision醫師值勤學習 (夜間學習、假日學習)
Overnight? (目前規劃: Overnight為原則)
數目? (目前規劃: 6班為基準)
假日班? (目前規劃:每個月2)





臨床醫學課程簡圖(長庚醫學系)

舊制










新制




PGY 規劃:

      畢業後訓練調至兩年,第一年為不分科訓練,第二年則分為一般內科、一般外科、一般內兒、一般外婦四組及三個月專科選修。實施新制時,舊制七年級的訓練將部分移至新制六年級,另一部分則移至新制PGY1

      目前PGY的輪科及訓練模式採不分組方式,也會移到新制中的PGY1。新制的PGY2則採前述分四組的模式,且醫學生在畢業前須通過OSCE,取得畢業證書,才能參加國家醫師執照考試,國考通過之後可取得醫師證書及執業執照(執業地點限於PGY受訓醫院);兩年PGY訓練合格、取得結訓證書之後,可取得執業執照(執業地點不受限),並可接受專科醫師訓練。



對新制的疑慮:


  • 大四需往返於醫院於學校,若是當天面臨「學校>>醫院>>學校」之類的課程安排,會增加學生通勤難度與對交通安全的疑慮。

  • CBL“case-based learning”(系統生理與臨床結合課程)會有在非表定時間上課,而與其他選修課稱衝堂的情形發生。

  • 大五下午上課之地點?

  • 原本舊學制的五升六還有一次暑假,但6+2學制中已經沒有這個暑假了。這會影響以往SCOPE(專業交換部)的出國見習交換計畫,因見習交換時間以往都是在五升六的暑假,目前學校尚未想到解決方案。

  • 面對畢業前沒有intern訓練,畢業後直接成為有照醫師的壓力,加上沒有統一規定的勞動規範,各校各自為政,學生勞動權益易受侵害。

  • 2020這一年間,正值新制畢業生PGY第一年正式開始,與舊制PGY重疊,屆時PGY數量變成2倍,醫院如何應付師資、經費等問題?

  • 尚有......



總結


      截至105學年度,台灣醫學系六年制已實施4屆的時間,各校多已針對新制進行課程的調整,盼醫學生能充分具備人文與專業素養。然而,新制學生即將面臨至醫院上課及見習,無論是時間安排、交通規劃、或是學習與勞動權益,都尚有待學校及課程負責人提供更詳細的配套方法,學生才能在更友善的學習環境發揮學習潛能,也才可能達到當初改變學制所期待的效果。


更多資訊
長庚大學醫學院 六年制醫學系課程之規劃報告
6+2課程說明會 醫師勞動條件改革小組 X 長庚醫學系系學會
六年新制懶人包


參考資料
台灣醫學系學制改革特別報導(上)
台灣醫學系學制改革特別報導(下)
長庚大學醫學系課程設計之理念及原則
長庚醫學系課程地圖